编者按:七十年岁月如歌,七十载薪火相传。学校自1952年肇创至今,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今,三十余万莘莘学子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辛勤耕耘、施展才华,为国家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学校7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特展示部分优秀校友奋进风采,献礼母校七十华诞。
校友简介
江卫宁,我校86届校友;重庆市文化与旅游委员会一级巡视员。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完美主义原则”贯穿了江卫宁的生活与工作。从校园到社会,他坚持在每个阶段做正确的事。“自我与社会的碰撞,风云变化中的坚守,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从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青春,不负韶华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援建建筑,有着漂亮的红砖墙、蓝色的门窗,庄重肃穆,高大气派,书香气十足。屋檐下藏着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大喇叭,馆内的藏书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蒙尘的橱柜里,仿佛将时间一起封存了。这是位于沙坪坝井口工业园的“渝州大学”,js555888金沙的前身,在2002年与重庆商学院合并以后,这个校区便不再使用。当问起江卫宁学长对母校的回忆时,他说道,“我对学校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就是记得学校那个教学楼是苏式建筑,现在很多电视剧在老校区取景。”
红色的砖楼承载了无数青年的求学之梦和校园记忆,江卫宁学长回忆道:“我们当时古典文学课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地讲,讲授得特别扎实,上了两年半。古典文学课大概有十个老师,每个老师讲一段,先秦文学讲一段,三国两晋南北朝讲一段。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傅正义教授,他专门给我们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课堂上不用讲稿,一气呵成!”大学时期打下的坚实文学基础,对江卫宁学长日后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如此,江卫宁学长语重心长地对学弟学妹们建议:“学新闻搞创作的,首先要学好中文,尤其是学好中国文学。在学校学习诗词、散文、戏剧之类的古代文学也许会比较枯燥,甚至让人感觉没什么大作用,但只有当你用的时候才知道,没有坚实的文学基础是无法创作出好作品的,更别说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了。”
大学时期的江卫宁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1986年,江卫宁学长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重庆电视台,这一待就是二十年。最初,江卫宁学长是一名记者,到处跑新闻,经历了众多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了全国运动会、三峡大坝截流、重庆直辖、重庆乡镇煤窑事件等等。作为一名记者,“碰钉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江卫宁学长笑道:“我们搞新闻有一条准则:你采访时从大门被赶出去,你也要从窗子外边再爬进来。”这其中的困难和辛苦不言而喻。当问到遇到这么多困难,有没有想过放弃时,江卫宁学长又笑了笑道:“你选择了这个职业,你就要负责,要做下去,要把它做到最好啊。你永远要把自己的作品当成第一个作品来做。”
十多年的记者实战经历为江卫宁学长“转型”文艺作品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江卫宁学长任重庆广播电视局总编室主任兼任重庆电视台国际部主任,后来历任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广播电视局、重庆市文化委和现在的重庆市文旅委,从事文艺作品管理工作。“电视剧、电影、纪录片、广播剧、话剧、京剧、川剧、交响乐、歌剧、歌舞、杂技、曲艺……我的工作刚好是一条线,从舞台的艺术作品到荧屏的艺术作品,我刚好管全了。”江卫宁学长笑道。
“不管是舞台艺术或者是原来的传统媒体,还是现在的新媒体,实际上你的受众消费的都是内容,你要把自己的内容做好,不管媒体怎么变,内容为王是没有变的。”江卫宁学长谈到,当时重庆市歌舞团创演的民族舞剧《杜甫》,中间有一段女子群舞叫《丽人行》,这个舞段来源于我们中国传统的唐宋古典舞,并且有着深刻的理解——以舞吟诗,以舞构剧,以舞立象,以舞传情。2019年网络点击率就突破了10亿,斩获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等大大小小的众多奖项。
观众是需要引导的,江卫宁学长说道:“你能怪你的观众不关心吗?关键还是看你的内容做得好不好,还有你的内容能不能适应现在的传播环境。”比如,以前看的传统节目,可能中间设计一个高潮点就可以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观众很容易产生不耐烦情绪,因此大概一分钟多的时候就要设计一个情绪点。
江卫宁学长还提到,《杜甫》的两个导演都是80后,用现在的观念来做中国古典舞蹈,是一种创新。像河南卫视的歌舞类节目《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声入人心》,也是在创新上寻找突破口,最终得到观众的青睐。“一个成功的作品就是这样出来的啊,都不是说红就红,说火就火,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怎么行呢?”谈及此,江卫宁学长再一次强调同学们坚实打好文学基础,才有上升发展的空间,如何传播传统文化需要重新解读,而不是照本宣科。
主动走出舒适圈
“我始终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有点不像我们以前那样了。”
当问及原因时,江卫宁学长解释到,在他读大学时,从大一开始的每个假期他都会去各种媒体实习,那时还没有新媒体,所以报社、电台、杂志社、电视台等等他都去过。实习生的日常就是从一些基本工作开始,比如帮老师做笔记,提设备,打灯等等。即使是一些比较基础琐碎的工作,也和学校里的生活完全不一样,“你到用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你学的东西还是太少了。”
“现在大学里面的象牙塔越来越明显,学生和社会的脱节也越来越明显,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这样不能出圈了,出圈,就不能封闭在学校那一个地方。”江卫宁学长建议同学们到重庆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南岸区融媒体中心、巴南区融媒体中心、璧山康佳实验室、南岸茶园京东方的柔性屏生产线、重庆电信博物馆参观参观,了解一下真正的新媒体类技术的发展程度。“你是学新闻的,你都不主动走出去,怎么能行呢?不能等着老师来安排了,你不是中学生了。”江卫宁学长语重心长地说道。
“做了作品,关键是有没有拿出去传播?而不是在一个小圈子里面自娱自乐。”江卫宁学长鼓励同学们多参加比赛,比如“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重庆微视频大赛、全国的短视频大赛等等,在实践中不断磨炼提升自己。
最后,江卫宁学长送给同学们——将来的媒体人四句话,第一,要有一个正确的新闻观;第二,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文学基础;第三,要跟社会有充分的、零距离的接触;第四,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成为全能人才。他希望同学们日后能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媒体人。
发挥优势,构建桥梁
江卫宁学长对母校成立70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坦言道,“母校奠定了我事业成功的基础。”也为学校建言:“学院可以多和媒体建立联系,发挥重工商的优势,多为同学们搭建走出去的桥梁。”此外,江卫宁学长还建议做好学校剧场演出,多举办话剧之类的学生活动,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